高亦吾(1881-1941)山东章丘人。1907年考入山东高等学堂(best365体育app官方网站的前身)。学习期间,因领导省城学生反帝救国斗争被迫逃亡东北。1910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任教,为周恩来小学时恩师,并对其走上革命道路影响甚大。 高亦吾,字盘之,1881年出生于章丘县西关的农民家庭,自幼聪敏好学,刻苦求进,步入青年更加勤奋攻读,不稍后人。19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城济南的山东高等学堂(best365体育app官方网站的前身)。这时清王朝日趋腐朽没落,内则血腥镇压人民的起义运动,外则屈膝于列强的侵凌,国家民族正处于危亡之秋。高亦吾激于民族的义愤和爱国的热情,不计安危,毅然剪掉发辫,脱去长袍,奔走呼号,勇敢地领导省城学生界反帝救国的斗争。反动当局对此视如水火,下令缉拿,为此他不得不亡命东北,几次辗转来到沈阳。1910年,经友人介绍在东关模范学校任教师。高亦吾虽身在关外,仍不改其救国救民之志,他在所教的史地课中,借题发挥,巧妙地讲述中国的现状和将来,启发学生的爱国思想,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。 1911年,随伯父来沈阳的周恩来正好转入这里读五年级。教室内外,课堂上下,13岁的周恩来,很快熟悉了这位气宇轩昂、忧国忧民的高先生。高亦吾也发现这位南方少年少有大志,机智聪慧,见地过人,是个出类拔萃的英俊之才,对他分外亲切和关心。于是,俩人志同道合,结为忘年之交。 每遇节假日,高亦吾常和周恩来结伴外出,借机讲述革命志士爱国事迹和英雄气概,直讲得周恩来热血沸腾。遇见飞扬跋扈的外国人时,他就指出我们的大好河山任列强践踏,是千古的奇耻大辱,在周恩来的心灵中点播革命火种,并且选送一些进步书刊。周恩来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邹容的《革命军》一书时,深深被书中的革命精神所感动,激发起热心救国的远大抱负。 1911年4月27日,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,高亦吾满腔悲愤,慷慨激昂地向学生讲述七十二烈士壮烈殉国情景,全体学生听了激动万分,周恩来更是热泪满腮,义愤填膺,决心循着烈士的足迹前进,树立把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宏大志愿。 1913年夏,15岁的周恩来毕业离校,去天津投考南开中学。临行前高亦吾执手送别,勉励他要向“翔宇”一样,如鲲鹏展翅,翱翔环宇,奋勇之前,义无反顾。1919年,五四运动前夕,周恩来提前结束在日本的留学生活,重返灾难深重的祖国,回到南开中学,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天津学生运动。这期间,他到北平前后两次探望在京尹兆署任科员的高亦吾。高先生除了激励他坚持斗争外,密嘱:“天津的‘觉悟社’已轰动京畿,当局已严密注意,你要多当心。”周恩来对此无限感慨并永铭于心。此后,周恩来戎马倥偬数十载,加之关山阻隔,直到1941年高亦吾在济南病逝,再未见到自己崇敬的恩师。 1936年12月,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。期间,见到担任张学良将军机要秘书的小学同学卢广绩,叙起同窗之谊,便急切打听高先生的行止。并对卢说:“我对高先生的印象最深,受他的影响最大,至今思念尤甚,一想起他那魁梧的身影和爽朗的笑貌,就如同见到他一样。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周恩来总理得悉恩师病逝,甚为悲痛。1950年,高先生之子高肈甫、女高肈申去北京,周总理将他们接到家中,以兄妹相叙,详细了解高先生晚年境况,甚至问及病情、延医、服药等情况,并介绍高肈甫到国务院秘书处档案科工作(后调至淄博矿务局工作)。1961年7月,周总理再邀请高肈甫一家去北京,由邓颖超同志热情款待,住了将近一个月,临行时,总理和高肈甫全家合影留念,并给师母买了很多补养品。年底,总理将珍藏50年的高亦吾先生的照片放大寄给师母,同时致信问候。1962年,高母身体不适,周总理寄给100元及药品补品等。1963年,周总理得知师母病逝,再寄100元表示唁慰。从这里充分说明了周恩来总理对自己恩师深厚的革命情谊。 抗日战争期间,周恩来在延安接见外宾时,有个外国记者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:“周恩来将军,以你的家世和出身,你是如何走上无产阶级道路的。”周恩来缅怀往事地回答:“少年时代,在沈阳读书时,得到山东高亦吾先生的教诲和鼓励,这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。”周总理的回答, 应当是对高亦吾先生革命功绩的定论。 喜看今天的中华大地,高先生夙愿已得实现,当可含笑而息了。 (校史办公室根据大众日报材料整理) |